无码又爽又刺激a片涩涩动漫 ,亚洲av无码成电影在线播放
奧林匹克與林泉高致
[日期:2009-05-11]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作者: 韓建中   發(fā)表評論(0)打印



  “奧林匹克”運動是一項國際體育盛會,“林泉高致”書卷是一部中國山水畫論。兩者本風馬牛不相及,然而,2008年他們卻性相融合、相映成趣了。

  北京有一條舉世無雙的中軸線,北京的歷史文脈在這里延伸;中國的民族文化在這里延續(xù);世界的物質文明在這里延仰。這條中軸線是在元大都時確立的,當時的建成規(guī)劃設計者劉秉中以什剎海東岸一點為中心向四方等距離修筑城墻。中心點南北延伸,就是元大都的中軸線,長7.4華里。明朝筑外城向南擴展至永定門,形成16華里長的中軸線。這是一條演繹著北京歷史變遷、文化發(fā)展、藝術演進的生命線。一代建筑大師梁思成在談及它時曾說:“所謂‘持續(xù)性’,有些是時間的持續(xù),有些是在空間轉移的持續(xù),……成為時間、空間的綜合的持續(xù)。”他特別強調說:“從天安門一步步進去,就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時間持續(xù)的同時,空間連續(xù)著‘流動’!粋接一個的畫面出現在周圍,千變萬化?臻g與時間重復與變化的辯證統(tǒng)一在北京故宮中達到了最高成就。”

  而今,這條中軸線自元大都北土城往北再次持續(xù)延伸,延伸至長達52華里,它就是奧林匹克公園,它是七百多年北京中軸大“手卷”的續(xù)寫和延長。在它的懷抱里一個接著一個的新畫面出現了:奧林匹克主會場—鳥巢;水的暢想曲—水立方;中軸線文脈上的青春符號化為奧林匹克文明史上的一份珍貴遺產而融和于北京,展現于世界,成為時間、空間持續(xù)流動的新音符。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奧林匹克公園的一部分,占地680公頃,以其大氣磅礴的中國山水景觀,成為北京最大的名勝風景園林。以北五環(huán)為界分為南北兩園。其中南園以大型自然山水為主,山環(huán)水抱,湖山輝映。我公司有幸承接了南園的仰山天境;東西臺和“林泉高致”景觀的疊山理水。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百年不遇的文化盛宴,不敢有絲毫的輕視和怠慢。時代的重托、偉大的責任,下定決心以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完成光榮而神圣的造園任務。

  一、心入畫意、身游山境,歷歷羅列于胸中

  “林泉高致”景觀是奧林匹克公園的點睛之筆,它是將“林泉高致”的畫論運用到園林造景之中,從一部中國古代畫論比較完整的移譯到一座現代造園實踐,這在中國造園史上是不多見的,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為此弄懂“林泉高致”的文化內涵、藝術意境,把握造園的旨趣,是造園家的首要任務。

  “林泉高致”是北宋畫家郭熙所著的一部中國畫論的書名,“林泉高致”的核心意思是:山水在于抒發(fā)人們的“林泉之志”、“高蹈遠引”,以快心意。重讀“林泉高致”是帶著問題學,有明確的目的性。疊山理水是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這種再創(chuàng)造是建立在造園家對自然景色的理解和分析!傲秩咧隆睂θ绾斡^察自然山水,理解自然山水做了指導性的論述。郭熙認為:藝術家對自然山水的認識要“博”。他的用詞是“飽游沃看”,在博覽廣聞的基礎上把握山形水態(tài)的本質特征,從而將我們所需要的山水景象“歷歷羅列于胸中”。由于從事造園疊山理水的需要,我曾游歷五岳三江,用心觀察自然山水景象,并比較廣博地掌握了其規(guī)律性,有條件:“由博返約”,自如地應用各種中國畫法的皴法,創(chuàng)造出典型的園林風景景觀來。

  疊山理水和畫山寫水有其共性,,只是易紙為大地,換筆墨為山石,這就是“提練”和“加工”。“提練”是自然山水的準確把握,“加工”是對自然山水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正如郭熙所講:“所經之眾多,所養(yǎng)之擴充,所覽之淳熟,所取之精粹”。

  “歷歷羅列于胸中”,就是我們常講的“立意在先,胸有成”。這是造園家在造園之前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頭腦沒有立意,胸中沒有成竹,盲目上陣,便沒有好作品面世。那么,胸中的“竹”是什么呢?依我多年的實踐經驗,那便是心存美的意境。意境美是藝術家通過觀察自然景觀,遷想妙得,情景交融而獲得的一種比較完美的境界。郭熙用“景外意”、“意外妙”來概括這種美的意境。他講的“景外意”的意思是“看此畫”、“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的那種境界;“景外妙”指的是能使你“見青煙白道而思行,見平川落照而思望,見幽人山客而思居,見巖扁泉石而思游”那樣一種臨境狀態(tài)。這種境界便是“得山川之真趣”。由此,我胸有成竹,便形成了這樣的“林泉高致”大景觀:追求“天然之趣”,追求一種自然情調,追求一種把現實生活與自然協(xié)調起來的休閑山水景觀。這個景觀是一個富有中國山水意境的,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富有中國藝術風格的名勝風景園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它作為奧林匹克文化遺產而光耀于北京中軸線上,它的魅力神韻在大景觀、大氣勢、大手筆與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相匹配。

  二、以山為面,以水為脈,大山堂堂眾山拱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人工開鑿的山形水系,因為它地處北京中軸線上的特殊地位,在園林布局上刻意追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含義,其中水為龍,山為鎮(zhèn)得到完美的體現。

  從空中鳥瞰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從元大都城墻遺址煥然再起,坦坦蕩蕩、源遠流長。軸線東側象征中國龍的水系貫穿南北,龍尾把鳥巢東部半圍合,龍身蜿蜒曲折北行,龍頭在仰山前形成奧海,大模大樣、大搖大擺極富奔騰飛躍的動感。水龍長約5.4華里,面積達18萬多平方米,它與北京城內軸線西側的古水龍—中南海、北海、什剎海遙相呼應,形成列座南北,映帶左右的對稱式布局。龍頭上的仰山橫臥,負陽抱陽、平衡陰陽、極富玄武天象。如果說,景山是紫禁城的鎮(zhèn)山的話,那么仰山就是北京城的鎮(zhèn)山了。

  “林泉高致”講:“山得水而活”,“水以山為面”。中國園林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山水地形對比強烈,無論是利用自然地形,還是人工挖土堆山,都是以山為面,以水為脈。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就是人工理水堆山的佳作,鑿地堆成仰山,形成湖以山為面,山以水為脈,山活水媚,一派自然風光!按笊教锰脼楸娚街鳎苑植家源物L林谷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边@是“林泉高致”提出的造山原則,主景突出,客景烘托!把錾教炀场敝鞣迨侵骶埃瑬|側“朝花臺”、西側“夕拾臺”是次、配峰為客景,三峰主次配分明,高低錯落有致,前后映掩有度,有主有從,有大有小,體現出“林泉高致”畫理的神韻。

  仰山上下的山石堆砌交托我公司承擔,在前往泰山選石前,我佇立于仰山前反復審視山形地貌,“應目會心、應會感神、神超理得”,在主客之間的生命本源上求得同化和融合,物我兩親而相望的那一剎那,我陶冶于公園未來的美境之中,神思浩蕩、禪心覺悟,理得深層次的、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想象和聯(lián)想:仰山不是一只趴臥的神龜嗎?人工開鑿的水系是按龍形可意逢迎的,古人把青龍、玄武、白虎、朱雀視為四象,把龍、虎、龜、鳳視為四靈。龍是四靈之長,虎是獸中之王,龜是甲蟲之首,鳳是百鳥之冠。四靈皆是世間瑞祥之物。四象四靈在此聚會展現,不正是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含義嗎?

  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是中國名勝風景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觀是主景,人文景觀是配景。人文景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無形意象的神話傳說,自然景觀巧妙而和諧地融納人文景觀,更能使游人產生神秘、探勝的感召力。石頭是天地之精氣億萬年修煉而成靈物,是最好的人文載體,中國四大名著中《紅樓夢》、《西游記》皆以石頭開篇而引人醉迷。由此,我得到啟示,在選石時,注意從石頭的形態(tài),紋理,色澤上發(fā)現這種人文的象征物,以添增北京中軸線上文脈的象征意義。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爬山涉水、千挑萬選終有所獲,精選到幾塊具有形似神意的巨石,再經過匠心巧運,巨石從寂寂山林,仙移至昂昂仰山上下,終成正果,成為文化涵義深奧的新景點。

  走進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門,;立足在中軸線上北望,近觀兩塊巨大的泰山石巍巍峨峨突兀兩旁,恰似哼哈二將把守山門。當你定睛時會揣度驚喜發(fā)現,東側巨石橫臥如虎,豎紋斑斕錯雜,大有欲起騰躍之勢;西側巨石豎立象鳳,石上有一明顯的鳳鳥紋理。形外有意、象外有神,似與不似之間最令人展開想象的翅膀。山是臥龜,水是龍形,你會自然聯(lián)想起天上四象,地下四靈有關他們的成語就會脫口而出: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盤虎踞、龍行虎步、生龍活虎、臥虎藏龍、麟鳳龜龍等等。龍的高貴、虎的威嚴、鳳的吉祥、龜的長久等等祥瑞的文化象征在中軸線上得到發(fā)揚,在此觀景有一種精神力量在血液中涌流游蕩。

  神思浩蕩之際,把視線抬高遠望,通過銀龍游線的奧海水面,仰山天境上的巨石高峻突兀,細心觀摩,近湖遠山的三塊巨石呈等腰三角形之勢。這又是一種文化涵義,頂三足而立,象征平安、穩(wěn)定、大吉、亨通。北京中軸線的延伸便穩(wěn)穩(wěn)當當消融在這三塊雄偉泰山石之間,只有泰山石敢“當軸處中”的文脈大任。天境上巨石傲然挺立,大有“只有天在上,更與山與齊”之風范。如夢中游,似幻中境,激發(fā)起人們浪漫主義的遐想,啟迪人們登高探秘的心理欲望。

  仰山主峰高48米,比景山高出5米,主峰石由大小兩塊組成,大泰山石重達66噸,小塊峰石上有天然紋理形成的一對俊男淑女,相擁而視,竊竊私語,這是它選為主峰石配石尊位的原因,兩石大者為陽,小者為陰,可視為夫妻石。男陽女陰,陰陽氤氳,萬物化醇,足以養(yǎng)人。《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陰陽乃是天、地、人間萬物變化的根源。陰陽石聳立于中軸線最終消融于天境上,昭彰著中國古代“道”為萬物所自出的一種哲學思想,陰陽石下選用橫紋層石,采用郭熙多用的云頭皴法疊石,似層層云彩漂浮,造成一種虛實假景,仿佛已進入天境云端,似真似幻。天境的玄妙更加令人深奧難識,搖曳蕩漾,引人無窮遐想。

  既然是天境,必有天界的故事,天宮的意境。選石時意外發(fā)現一壽桃形石,我們把它置于“夕拾臺”上,以象征孫悟空偷吃王母娘娘蟠桃園“仙桃”遺棄之果;與之相對應的“朝花臺”上百米平臺似葫蘆狀中點一塊頑石,以象征孫行者偷吃太上老君葫蘆中的“九轉金丹”遺失之丸。這種對山水美景進行神化,神化傳說與自然山水相融合,強化和渲染了山水的神奇色彩,令人進入一種“形神到此皆清覺,何用蓬壺更問仙”的玄妙之門,為游人營建并奏出一部如臨天境的天人交響樂。這就是富有靈性的,神奇石頭的魅力所在,這也是造園家營園意匠所追求的美境所在。

  三、 三安巧布、三峰妙疊、三遠造奇、林泉高致絕畫理

  “林泉高致”景觀地處仰山西脈的一處覆嶺陽坡上,巨大龍形水系的龍頭頂上方,遠遠望去恰是龍頰上的長髯!昂缬岸砬秩眨堶撞簧咸臁。人文始祖黃帝上騎的龍髯永遠定格在仰山上。龍髯的設計是按龍形構圖,分二個標段施工,上部由我公司承接,下部由我妹韓雪萍所屬公司施藝但仍是一個整體,所以疊山理水按山石韓家傳風格統(tǒng)一進行,從而達到和諧一致。既然是以“林泉高致”命名,那么應遵循“林泉高致”的畫理為指導,為此,我們抓住三大主題,以實現林泉高致的園林意境。

  第一、 三安巧布、三界氣象

  龍形構圖,上部林泉山為龍頭,中部洞瀑山為龍背;下部聽泉山為龍尾?傮w呈東北西南走向,景區(qū)縱深長約370余米,寬約百米。坡約30度,形成上、中、下三大層次,高低錯落有“節(jié)奏”,前后深溝有“韻律”,中國畫理稱之為“得勢”。

  “林泉高致”講:“真山水之川谷,遠行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勢”是指山體的宏觀形態(tài),“質”是指山體的微觀特征。勢質俱盛方為佳構,也就是遠望和近看相結合,山水遠望可以得其神,取其勢,領其氣概;近看則可獲其質,入其理,悉心賞玩。這種“勢”和“質”的表現出的山水意境,中國畫理又稱其為“龍脈”。清王原祁《雨窗漫筆》中講:“龍脈為畫中之勢”,這種龍脈氣勢是怎樣獲得的呢?王原祁接著說:“源頭有斜正,有混有碎,有斷有續(xù),有隱有現,謂之體也。開合從高至下,賓主歷然有時結聚,有時澹蕩,峰回路轉,云合水分,俱以此出;起伏由近返及遠,向背分明,有時高聳,有時平修,敧側照應,山頭、山腹、山足,銖兩悉稱者,謂之用也”。

  “三安”是疊山的基本手法,三具有強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學意味,三代表多數代表萬物。古人把天、地、人視為“三才”“三才成宇宙”,把物質存在的形式、時間、空間都分別歸入天、地、人。三安其石就是這種空間意識的體現。為此,我們把龍形構圖分三大層次疊山。上層“林泉山”高昂龍頭朝天,仰天長嘯;中層“洞瀑山”突兀龍身騰空,振鱗奮翼;下層“聽泉山”龍尾伏地振風,無風起浪。在龍頭與龍身之間,兩只龍爪爬盤西坡,有涌泉從爪縫間溢流。三山由蜿蜒曲折的一條九曲十三迭溪溝串聯(lián),溪溝總長近700米,在“林泉高致”景觀中所占比重較大。它不但起到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同時又起到分隔山體、美化山體的作用。溪溝大搖大擺,回旋地繞;大進大出,凸起凹陷;大起大落,盤垢陡坡;大放大收,寬展窄攏,變換多端,順應自然。

  溪溝山石駁岸是造奇出勝的關鍵,駁岸的做法看似簡單,實則藏蘊著許多奧妙。這其中就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理論,即造園家常采用的動靜對比、虛實相濟、以曲帶直、山水開合、收放暢阻、協(xié)調統(tǒng)一等手法。運用這些手法,便可造“氣”得“勢”。清笪重光《畫筌》講:“一收復一放,山漸開而‘勢’轉;一起又一伏‘山’欲動而‘勢’‘長’。 ”由空間的收放、山勢的起伏、景物的隱顯,交替而有節(jié)奏地演進,造成了“龍脈”動勢。

  “林泉高致”景觀圖形是龍,所以選擇與之相映相宜的疊山皴法,選用橫紋石,采用折帶皴。“折帶”狀如折轉的帶子,以橫線條為主,層層橫臥,最宜表現斷層重重的坡石,它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龍鱗龜甲,而且給人以動勢感。為了打破千篇一律的呆板感,我們把石頭延伸點綴到土坡上,既能擋土護坡,又給溪溝增加自然情趣。在溪溝轉彎處還有序的適量的采用斧劈皴點綴幾組高大、引人矚目的山壑、洞谷,以增強虛實效果。山是實、水是虛;隔是實,透是虛;密是實,疏是虛;顯是實,隱是虛。這種隱與顯的變化能給人以無窮的?趣深雋的美感。布顏圖《畫學心法問答》講:“顯者陽也,隱者陰者。……

  一陰一陽謂之道也。比諸潛蛟之騰空,若只了了一蛟,全形畢露,仰之者威見斯蛟之首也,斯蛟之尾也,斯蛟之爪牙鱗鬃也,形盡而思窮,于蛟何趣焉?是必蛟藏于云,騰驤矢矯,卷云舒風,或露片鱗,或垂半尾,仰觀者雖極目力,而莫能窺其全體,斯蛟之隱顯叵測,則蛟之意趣無窮矣!”“林泉高致”溪溝的隱顯是十分突出的,它利用土山的起伏、彎曲,石山的高低、橫臥等手段達到隱顯之勢、龍脈氣象。

  “林泉高致”景觀運用三安巧布,構造出三界氣象,這種氣象體現了“龍脈氣勢”,開合起伏和“生發(fā)收拾,承接脫卸”的“勢”,上界林泉山有俊俏之勢;中界洞瀑山有險危之勢;下界聽泉山有清雅之勢;其間溪溝有蜿蜒之勢;嶺坡有層疊之勢;駁岸有延綿之勢;若用運動視點的鳥瞰透視看,它是一副連續(xù)的動態(tài)風景圖:聽泉山是近景,是“開”或“起”,有無盡之勢,洞瀑山是中景,是“承”和“接”,有連續(xù)之勢;林泉山是遠景,是“收”和“結”,有騰飛之勢;正是:三界氣象龍脈勢,九曲龍身尋流質。

  第二 三峰妙疊 三代形象

  “林泉高致”的理想是“林泉”和“高致”,在覆嶺上林密布,覆嶺下雜喬林立,林中幽邃之處,置林泉山一座,以抒林泉之志,而這種林泉之趣,不是平凡庸俗之輩,而是郭熙認為的“高蹈遠引”,其中的文化內涵包括高雅的情趣,高嶺的崛起,高貴的尊崇。由此可見,林泉山是林泉高致的主要景點,是眉眼,是龍睛。

  林泉山按三峰設位,三峰就是造園家常講的主峰、次峰、配峰。三峰是疊山的基本布局,蘇州有“朱家盆景韓家山”之說,韓家山就是指園林界稱頌的“南韓北張”之南韓,人們俗稱“山石韓”,山石韓第三代傳人韓良順先生總結出:“立三峰,以象三代”的文化含義,即主峰為祖為尊居中,次峰為子為侍傍左,配峰為孫為供從右,祖子孫三代,按中國民俗綱常設位,尊輩分之禮,舉親情之性。祖尊莊重而威嚴,顧盼而深情;子侍朝輯而相隨,恭謹而順承;孫供歡躍而俅俏,依戀而靈動。這正符合林泉高致大山(主峰)堂堂為眾山(次峰、配峰)之主的畫理,清笪重光《畫筌》也說:“眾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盤互,祖峰乃厚!边@樣的疊山作品便有了生命,有了靈性,不再是死物,而是有了生機和活力。

  中國傳統(tǒng)的疊山理論是:主峰居中偏左最高,次峰居左后次低,配峰居右前再低,形成東北西南走向,三點一線的格局。

  此景疊山尊重傳統(tǒng),但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次峰之位移至主峰左前,配峰之位調整至主峰右后,在主峰前右水池中別具一格增置曾峰一座,這樣子、孫、曾三峰擁祖而立,增加了層次感,形成了幽境。

  物之感人,仰天有山,俯地有水,山高水低,顯形出神。山高聳天如虎踞,水低伏地如龍蟠。使山動水活,有賴疊山秘籍:立主賓、疊層次、脈起伏、岸曲折、理凹凸、相顧盼、有呼應、互疏密、求輕重、講虛實。三峰疊山采用大斧劈皴,表現山石陡峭,突兀之勢,展現高大、崇高之境,具有陽剛之美,雄偉形象,給人以厚重、穩(wěn)健和大氣、豪氣感。主峰披麻皴結頂如縷縷豎狀大小溝壑,矯激離奇、參差駢出,其身形古樸、渾厚、躍然天際。

  “林泉山”主峰下疊石成洞,水源結構掩于其中。泉水從洞中涌流而下形成飛瀑,傾入池中。洞口中舉一石,一舉兩得:上擎洞石,以固泉山;下分洞開,以障泉水。水池攔腰橫石,上鋪巨石兩塊,形成二孔石橋。同時把水池一分為二,游人佇立橋上,上可觀飛瀑直下,下可看飛流下瀉,水韻的瀑瀉美、聲色美、虛幻美、流動美、精致美、在此得到盡善盡美的視覺和聽覺享受!傲秩健痹炀坝蟹、有洞、有泉、有瀑、有池、有橋、有駁岸、有磯石、有喬松、有灌、有仙花、有瑞組合成一幅幽奧之境。崢崢嶸嶸三峰崇,侍侍依依四代情。滔滔綿綿聽泉語,蕩蕩漾漾看地影。真?zhèn)是如臨仙境,令人目酣神醉。

  第三、 三遠佳構,三昧意象

  “林泉高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山水畫取景方法:“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近前而窺后山,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發(fā)展了中國山水畫多點透視原理,是疊山理水常借用的理論指導,亦為山水審美開拓了一個新境界。

  郭熙還講:“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境界已熟,心于已應,開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 “境界”一詞在畫理中的明確提出,可視為“林泉高致”為其發(fā)端,它要求畫家畫出詩意般的意境。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鏡像為基礎的,是通過對鏡像的把握與經營而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經營空間要從主從關系、虧敝景深、虛實相生、曲徑通幽等要素來構成如詩如畫的園林意境。

  “林泉高致”講:“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著,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尚、可望、可游、可居是造園藝術的基本思想,“望”是最重要的,一切景觀美都是了為望,為了欣賞,為了愉悅人心。“三遠”就是為了滿足“望”的需要。

  “林泉高致”景觀,力圖實現“三遠”構圖,并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首先望平遠之景,有兩處看點:一是遠景,從奧海南岸北望;二是近景,從聽泉山下橋頭北看,都可以望別透視景深,透過錯落蜿蜒的疊山引向遠山林泉山的亦明亦晦之色,得到沖融而飄飄渺渺的意境。

  其次,望高遠之景,須走近山下仰視,如望林泉山需站在水池石橋上或水池以下的溪溝旁,可望山峰之色清明,得突兀沖天之勢的意境。

  再次,望深遠之景,從聽泉山望洞瀑山,通過之字形溪溝,透過山洞,可窺見山后之景,由近景、中景及遠景看到的是前實后虛,重疊層出,山巒掩映,山后之景似露似藏,若隱若現的重晦之色,得重疊的意境。

  郭熙稍后,另一位宋畫家韓拙提出了另“三遠”之說:“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彷佛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郭熙的“三遠”是對北方大山大水的觀察方法,體現出審美中的氣勢和雄渾;韓拙的“三遠”是對南方煙瀾山水觀察的體會,展現出中國畫清幽雅致的一面。前者類似壯美,帶有陽剛的積極意味;后者類似優(yōu)美,帶有陰柔蘇州園林清雅的風范味道。

  “林泉高致”的溪溝中造構許多幽境,形成幽境的主要手段是“隔”,也就是藏!耙赓F乎遠”、“景貴乎深”。

  疊石層堆,一層又一層,層層復藏更一層,藏的妙處,使游人不知山前山后,溪左溪右,還有幾多層。景愈深,景界愈大,給人以山重水復、曲徑道幽、深深得幾許的審美效果,盡顯韓拙的“三遠”意境。也實現了郭熙關于“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觀景推移法。

  “林泉高致”景觀,不僅以山水造景,還以植物配合造景。使游人不僅著眼于方位、角度、距離、還要分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令;使對景觀的感受置于時間的、空間的、主體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可望”之下,以實現郭熙提出的人與環(huán)境的感應關系,進入“春山煙云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蔭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蕭蕭,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意境。這樣人與景就互動了,山水有情又有意,有姿又有容,我愛山山水水,山水亦愛我。

  “林泉高致”景觀,是我公司以“林泉高致”畫論為指導而進行的一項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實踐重大工程。繼承了“山石韓依畫理、尊皴法,求自然、出意境”的疊山理水家傳技法,巧構奇趣,創(chuàng)造出“林泉高致”美妙的空間綜合體。疊山有峰、洞、澗、磯;理水有泉、瀑、池、溪;山者雄、奇、險、秀;水者飛、瀉、浪、涌。它是一幅畫,可入畫中游;它是一杯茶,可沉茗中品詩情畫意,聽曲品茗,導入全方位的、立體時空的審美境界,實現了“林泉高致”、“高蹈遠引”、“以快心境”的大景觀‘大氣勢、大手筆的效果。

編輯:jojo | 閱讀:
【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