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國的日本佛教,為何不見文人氣,只見富貴氣?

2016-10-13 09:16:47         來源:鳳凰文化     瀏覽次數(shù):

  寺院花鳥畫:皇家富貴VS文人氣質(zhì)

  日本歷代花鳥畫都借鑒中國花鳥畫的風格,此次展出的幾位藝術(shù)家更是公開宣稱自己的偶像就是中國宋代和明清的名家。但是日本寺廟一千多年以來與天皇幕府如影隨形,而中國寺院在宋代之后,則成為文人士大夫的俱樂部?;始覛馀膳c文人氣息的不同影響下,醍醐寺花鳥畫與中國花鳥畫也在“似與不似之間”。

  醍醐寺與最高權(quán)力的關(guān)系如此緊密,遠勝唐代之后的中國寺廟。因此,我們這次看到的展品中的繪畫、屏風、器皿,都沾染了皇家富貴氣。宋代的花鳥畫有著澹泊寧靜的文人情懷、非有非無的禪宗氣息,而醍醐寺的花鳥畫雖說師宋畫之法,但依然掩飾不了紅塵浮世繪的及時行樂和天皇幕府的矜貴華麗。

  展覽中的《醍醐賞花詩箋》是豐臣秀吉與近臣在醍醐寺賞花時寫下的和歌詩句,當然與宋明的文人在寺廟里賞花作詩不一樣。用金銀裝飾的醍醐寺詩箋,皇家富貴氣派滿紙流淌,與中國的文人隱士在寺廟里尋求出世的體驗完全是兩回事。

源自中國的日本佛教,為何不見文人氣,只見富貴氣?

  《醍醐賞花詩箋》,彩箋,安土桃山時代。

  中國南宋的牧溪是不少日本佛教畫家的偶像,在日本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牧溪以率真的筆意和純凈的墨色,營造出一個枯寂簡逸、似有非有的空靈世界。此次展出的《丹楓圖屏風》的畫家山口雪溪,他的偶像就是牧溪,以及深受牧溪畫風影響的室町時代畫家雪周,所以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雪溪。但此次展出的山口雪溪作品,金箔作底,紅葉璀璨,牧溪作品中空寂幽玄的禪意蕩然無存。《丹楓圖屏風》一派富貴氣象的全景式構(gòu)圖,與牧溪作品中借一角殘山剩水來營造萬千氣象的局部構(gòu)圖,也相去甚遠。

源自中國的日本佛教,為何不見文人氣,只見富貴氣?

  《丹楓圖屏風》,山口雪溪,紙本金箔地設色,江戶時代。

  畫家松村景文喜歡借鑒明清時期的中國畫風,但是此次展出的《牡丹與雉雞屏風》與《萩花和鹿屏風》中,既沒有明代的文人氣,也沒有清代的繁復厚重。金碧輝煌的畫面上,動物的姿態(tài)柔弱、構(gòu)圖單一,富麗堂皇中裹挾著一股萎靡柔媚的氣息。

源自中國的日本佛教,為何不見文人氣,只見富貴氣?

  《牡丹與雉雞屏風》,松村景文,紙本設色,江戶時代。

  此外,《松櫻幔幕圖屏風》上用金箔鑲嵌出豐臣秀吉的家徽,《馴馬圖屏風》描繪的是上層階級的武士日常馴馬的情景……醍醐寺的花鳥畫中處處皆是權(quán)力階層的影子。

  天皇、幕府對寺院的影響不僅僅是花鳥畫,皇室貴族在做法事的時候,還常把自己的茶碗、屏風等日常用具帶入寺院中。此次展出的豐臣秀吉金箔木胎茶碗,以及鐮倉時代的山水屏風,這些本來與佛教無關(guān)的物事,后來也成為密教儀式的一部分。

源自中國的日本佛教,為何不見文人氣,只見富貴氣?

  《松櫻幔幕圖屏風》,生駒等壽,紙本金箔地設色,江戶時代。

源自中國的日本佛教,為何不見文人氣,只見富貴氣?

  《馴馬圖屏風》,紙本金箔地設色,桃山時代。

  園林山水:櫻花漫天VS松柏常青

  提起日本園林,我們自然會想到枯山水。而醍醐寺作為日本密宗的總寺,其園林風格并不是日本禪宗寺院常見的枯山水。展覽上懸掛的巨幅醍醐寺三寶院的園林圖景,展示的是枯山水與中國園林之外的另一種——日本寺廟園林。

  日本園林最初也由遣唐使模仿長安與洛陽的園林而建,但日本在模仿中國園林的時候,規(guī)模、意象和景觀也在“似與不似之間”。

  醍醐寺園林圖景

  中國山高水闊,園林建筑厚重典雅、大山闊水、雕梁畫棟,以宏壯、高大為美,但是他們回到日本后建造的園林卻輕盈優(yōu)美、矮山淺池、不施粉黛、樹多屋少,以精致、平遠取勝。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是大陸型、山路型,“以山為骨,以水為脈,以土為皮”。而日本的園林則更加偏向海島型,水路型“以海為母,以島為心,以木為衣”。無論是皇室的大型園林,還是寺廟的枯山水,又或者私家茶庭中的洗手缽,乃至巨幅圖景中的醍醐寺池泉觀賞式回游庭院,“水”始終都是日本園林設計的主題。

  當年的遣唐使來取經(jīng)之時,長安、洛陽的佛教鼎盛,但是佛教園林的宗教性并不濃重,無論是城內(nèi)的小庭院園林還是山間的大風景園林,與儒家文人審美的私家園林并無區(qū)別。因此中國園林的植物大多是松樹、柏樹、竹子、蘭花等象征文人情懷的植物。

  醍醐寺的園林則以櫻花而聞名。1598年,豐臣秀吉率領1300名家人與近臣在醍醐寺舉辦“醍醐花見”,也讓醍醐寺成為最著名的賞櫻寺院。成片的櫻花盛開之時,如潮水般洶涌而來,凋謝之時,如晚霞夕照散滿大地,這是一榮俱榮、一焚俱焚的武士道精神。日本人對此種集體死亡之美崇敬不已。醍醐寺的櫻花寓意著中國佛教之外的另一種日本式的生死觀。

  盡管沒有枯山水的清寂虛遠,但是在領略了花鳥屏風的堂皇、明王像的威嚴和菩薩像的肅穆之后,醍醐寺的園林圖景依然能夠帶給我們一片清涼。但愿我們的觀眾在展覽中也能少自拍而多自省,就像日本遣唐使瞻仰中土寺廟一樣,心境漸清靜,逍遙欲見性。

編輯:zhuweixu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者,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相關(guān)閱讀